查看原文
其他

传奇还是骗子?「我们」该如何评价阿姆斯特朗

「ECO氪体」 体育产业生态圈 2022-04-25

ESPN发行的关于兰斯-阿姆斯特朗的纪录片《Lance》已经在美国和国内播放完毕。本片由美国著名人物传记片导演Zenovich操刀,采访了大量当事人和利益相关方,分为上下两集重新带人们回到那个复杂的争议年代。


文 / 萧深

本文首发于腾讯,氪体版本有相应调整


本文没有那种「非此即彼」的结论,更不会「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想看看观点的朋友可以现在就关闭网页,免得浪费时间。


的确,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这实在是至理名言,放在阿姆斯特朗身上也再合适不过。如今围绕阿姆斯特朗「英雄」和「骗子」的两极化评价,都离不开非常重要的历史环境。



阿姆斯特朗之所以成为「英雄」,前有勒蒙德成为美国第一个环法冠军的舆论铺垫,中有他自己战胜癌症重返赛场的励志故事;后有「费斯蒂纳事件」给环法乃至公路自行车运动带来的信誉危机。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自行车需要一个能够扭转乾坤的偶像(而且这个人还没有欧洲背景,是个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的夺冠可谓恰逢其时。


这些是阿姆斯特朗「成功」的重要基础。一个既有美国梦特征,又有普世性价值的英雄故事,搭配一个需要走出兴奋剂阴霾的百年传奇赛事品牌,再加上一项挑战自我和极限的运动,商业-健康-社会-公益属性都得到了统一。


现在看来这当然是一种历史的讽刺,但在当时却是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赞助商、赛事方、项目管理机构、媒体)都喜欢的完美剧本。

 


而阿姆斯特朗之所以也成为「骗子」,既有他自己长期服药的既成事实、有兰迪斯的案发及爆料,也有「港口行动」导致费拉里医生倒台及一批名将落网。在这种环境之下,阿姆斯特朗跌落神坛其实只是时间问题,而当初在神坛上站得多高,这回就一定跌得多惨。

 

这些是阿姆斯特朗倒台的重要基础。一个「英雄」的诞生从不只是他自己的功劳,一个偶像的坍塌也必须要多重因素来推动。当队友、对手、合作伙伴一个又一个落马的时候,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哪怕阿姆斯特朗不选择复出,结果也很难产生变化。因为他作为目标实在太大,牵涉的利益也太多。

 

《Lance》这部纪录片的导演Marina Zenovich,对上述两大与自行车运动相关的历史进程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让我们可以回到那个时代重新审视和兴奋剂有关的问题,而不是只通过阿姆斯特朗来讲出他所谓的「真相」,这无疑是本片的成功之处。

 


但也许是囿于篇幅限制或处于其他考虑,本片并没有机会从更宽广的历史视角进行分析,真正去触及那个时代全球体育围绕兴奋剂问题的困局。

 

  1. 在商业化进程越发深入但相关制度又不十分健全的背景下,多个项目(特别是多个大国)都出现了严重的兴奋剂问题(比如田径、游泳、举重)

  2. 国际体育组织的腐败给包括反兴奋剂工作在内的全球体育事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比如那个时期出现的,类似盐湖城冬奥会贿选丑闻这样的轰动性事件)

  3. 检测技术的局限,使得当时反兴奋剂工作的难度远大于现在。

 

这些问题不去深入分析,就很容易让公众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偏见:只有自行车运动(公路自行车)才是兴奋剂的重灾区,而这个项目的特点(对耐力的超高要求)更导致了兴奋剂使用的泛滥。如今互联网关于阿姆斯特朗和兴奋剂的许多争论,就是建立在这种偏见的基础之上,自然讨论不出多么有价值的结论。

 

至于舆论上另一种对人们误导很深的观点则是:体育和政治无关。这种观点把美好的设想等同于现实,将复杂问题过度简单化,最后结果就是把大家越带越偏。

 

实际上,一切涉及全球化的领域都避免不了政治利益,一切需要大工业化的行业都不可能不涉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互为表里,才构成今天全球体育产业的真实面貌。

 


阿姆斯特朗的事件当然不会例外。在成为环法冠军之后,他就已经不是一个人那么简单,而是一个规模庞大、属性复杂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这部片子的下集,当谈到那些赞助商48小时内纷纷闪电般解除合同,导致损失了多达7500万美元时,他言话间的那种愤懑、不甘、无奈都诠释了问题的复杂性。而「复杂」恰恰是阿姆斯特朗在采访当中说出的一个关键词。

 

但阿姆斯特朗没有真正说出的是,当年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走上神坛,甚至逐渐具备主宰一切的力量(比如对勒蒙德,比如那些对说真话者的起诉),更离不开这个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某种程度上说,成败皆系于此。

 

所以,关于是否服用兴奋剂问题的结论可能是简单的,但如何评价兴奋剂事件的相关人物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想用一种观点就把一个人物说清楚,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是这个人如果距离现在越近,就越不可能说清楚。


这时候你大概就会明白,我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写了那样一句话。因为,「我们」的观点和结论多数时候都不重要,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掌握事情的主流与本质。尽管在这个互联网经济时代,会不断有声音鼓励「我们」去表达(就像鼓励年轻人去消费一样),但真正推动事物前进的从来都不是「我们」,也未必是「阿姆斯特朗」们。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资讯
-《南拓西进的美国体育,布什家族的沧桑百年
-《从英冠到欧冠,Sky和BT的不列颠铁王座之战
-《版权战争如何毁掉一个百年足球联赛
-《身家200亿的英国首富,为什么要买一支自行车队?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